双沟简介。谯城区双沟镇位于皖西北,亳州西南部,地处黄淮海冲积平原上;北距亳州市25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万亩,辖18个行政村,人口9.8万人,有汉、回、水、藏等民族;北接谯城区十河镇,西隔西淝河和河南郸城、鹿邑县相望;南与淝河镇、东与古城镇接壤,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核桃种植基地”之美誉,是谯城区重要的蔬菜、优质粮、中药材产地。镇政府所在地双沟集,已有千余年历史,现已成为谯、涡、太、郸、鹿五个县区交界处的区域中心小城镇。双沟曾荣获过“全国文化先进镇”“全国体育先进镇”、“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优秀旅游镇”“安徽省书香之乡”等称号,是亳州市卫星镇,在亳州有“南双沟、北古井”之说。
双沟名称来历。 其一说,北宋和大金时期,双沟叫双阁(因集南有火神阁、集北祖神阁而得名),两阁和亳州城薛阁塔相望,成为亳州“双阁映月”一景,后两阁废;因浦沟(宋汤河未治理前叫浦沟,也有人说浦沟是指双沟西关宋汤河西岸的一条小沟)、中心沟在此交汇,逐改名双沟。其二说,因宋汤河是穿双沟而过,不是本地河流,故取名时候不考虑该河,因集南集北有三条沟,南有烂泥沟,北有月牙沟,中有中心沟,由于中心沟又宽又长,人们心目中把它当作一条河了,所以双沟成为集镇以后,人们就名之曰双沟,也有人说双沟是指中心沟和月牙沟;所以正确的说法是双沟是指中心沟和浦沟(宋汤河)。
明代诗人李先芳和《双沟夜雨》。明朝嘉靖年间,著名诗人李先芳做亳州州官,并编纂《亳州志》。有一天,他跟家里人说:“我要到双沟看看。”结果这天下午,天下大雨,他没能回衙。只得寄宿双沟。晚上,他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名《双沟夜雨》,诗曰:“风雨潇潇入暮天,孤村黄叶锁寒烟;官衙儿女应相说,今夜羁栖何处边?”李先芳做亳州州官时,曾特意到双沟视察,说明明朝时候双沟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集镇了。那时,双沟民间文化、手工业十分发达,四关五已经初步形成。
小明王和双沟。小明王,谯城区双沟人(亳州博物馆有记载);因避战乱,迁移河北,在元末红巾军起义前,韩山童则宣传“明王出世”,使苦难的民众相信,一旦明王出世了,就迎来了光明的极乐世界,所以,在 刘福通、韩山童、韩林儿造反后,韩林儿被称为宋徽宗的八世孙,说他是明王出世,因此韩林儿自称为“小明王”。至正十五年(1355)3月,刘福通等攻克颍州(今安徽阜阳),他将韩林儿自砀山夹河迎至亳州,5月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皇宫在今天亳州市内柴家沟遗址明王台),仿元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六部,地方设行省,立双沟为陪都,以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为平章。公元1356年,小明王韩林儿从浦沟(宋汤河)乘舟到双沟,在西岸大兴土木,兴建了行宫,作为亳州的陪都,遗址在今双沟二小内(原国防部南京军区长途维护站),文革时期,长途维护站兴建营房,出土大量古建筑材料;2年之内韩林儿在双沟多次居住。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取得胜利后,即吴王位,但元璋仍奉小明王为正朔。十二月十二日,朱元璋面临自己称帝的头等大事?他听从谋士计谋,密命廖永忠自滁州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南京),黑夜,船至瓜步(今江苏六合南),船触礁翻,小明王、刘福通落水而死(其实为朱元璋谋杀),小明王知道这一去必死无疑,曾经留下遗旨:“死后葬于亳之双沟”,众多宫人见旨,无不凄苦,只好将小明王衣冠带到双沟入葬,遗址在今天双沟镇王阁村明王寺。现明王寺依然有古柏树68棵,为清代晚期栽植,寺内大殿在文革时,拆迁建了小学。
金主完颜氏和双沟考证。金王朝主--完颜氏,起自太祖完颜 (阿骨打)收国元年(1115年),终于哀宗完颜守绪(宁甲速)天兴三年(1234年仅存120年的历史,金主是北方少数民族和地处中原的亳州有关系的唯一民族。公元1142年,金改开封为南京,亳州属金南京路,亳州共管辖“六县五镇”(六县为谯、城父、鹿邑、卫真、永城、酂,五镇为双沟、郸城、谷阳、酂阳、保安)。公元1244年,双沟地辖五集一镇(五集为王营、贾集、铁佛、二郎、梅城和双沟镇)。公元1149年(皇统九年)十二月九日丁巳,大兴国和完颜亮、秉德、唐括辩、乌带、徒单贞、李老僧等人发达宫廷政变,拜完颜亮为皇帝,时年27岁,改皇统九年为天德元年。 经过数年军事、经济上的准备,完颜亮决心南下攻宋、统一中国、擒拿南宋小皇帝。公元1151年,完颜亮在亳州整编军队,开始攻打寿春,在双沟休整数日,抢夺粮草,次年,完颜亮兵败退回,在此路过双沟休整。 公元1160年,金主完颜亮自亳州经双沟攻打江北杨林渡,欲渡江攻打临安,结果被宋军击溃。公元1164年8月,金室内部发生宫廷政变,南下的金兵在瓜洲渡发动兵变,杀死了完颜亮自行撤军,途径双沟北撤。一代雄主就这样冤死而去 天兴二年(1233年)6月,哀宗从归德启程赴蔡州,途中正遇大雨滂沱,扈从人员徒步在泥泞中跋涉,没有粮食,只能采摘青枣充饥,一路上忍饥挨饿,备尝艰苦。次日抵达亳州。亳州城内因连年战争,早已十室九空,哀宗人马在亳州停留数日休整后,南行,次日到达亳州南60里的双沟,在双沟寺避雨。哀宗举目四望,只见遍地荒凉,不复人迹,于是哀叹道“生灵尽矣。”当月底,哀宗抵达蔡州。12月,宋、蒙双方的军队对蔡州城展开猛烈的攻击。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初十,宋、蒙大军已经冲入城内,哀宗自缢身亡,金王朝在凄惨的境地中最终灭亡。
双沟古会。双沟原名双阁,因地处交通要道,河南、山西商贾云集,南北物产汇聚。集镇的建设和布局,颇具规模,在明清时期,向有四关五门之称,即南门、北门、东门、西门,东门又分大东门、小东门。各门建有门楼和瓮城,各关门内塑有神像,北关玄武、南关祝融、东关速报神、西关牛瘟神,建有多处庙宇。双沟庙会文化渊远流长,主要有农历正月初七日火神会;二月十九日白衣庵庙会,会期四至六天;三月二十八日天齐庙会,会期五至七天;四月初八日大佛寺庙会,会期三至五天,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的天齐庙会为最盛,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东岳泰山仁圣大帝黄飞虎的生日。黄飞虎是封神演义中武王伐纣队伍中的一员大将。因为黄飞虎的妻子被纣王调戏,反戈投靠了姜子牙,参加了武王伐纣的起义队伍,死后被封为东岳泰山仁圣大帝,掌管十八层地狱,恶人魔鬼皆惧怕至极。双沟集东岳天齐庙始建于民国十四年,后毁于战火,近年来当地居民自发集资修缮,在老拖拉机站内重新建了天齐庙。解放初期,双沟古庙会十分热闹,到文革年间,古庙会停办,1978年举办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庙会,被称为骡马物资交流大会,那时候,土地刚承包到户、物资匮乏,人们赶会主要是购买生产工具;到1990年左右,庙会最为鼎盛,著名的河南豫剧团都来此演出,赶会人数多达10万人。每逢会期必有四门五会演出,每次古会,都人流如潮,气氛热烈,锣鼓震天,双沟四关五会的表演队伍,服装艳丽,表演了各种独具浓郁传统地方传统特色的庙会祭祀节目;四关五会每次出演,必须到天齐庙内祭祀,各个演出队来到东岳天齐庙,烧香叩拜东岳大帝黄飞虎和各位神灵,然后沿街道边走边演,每到一家商铺,店主明鞭放炮,表演队即兴演出。最终集结到文化广场开始展示传统绝技,庙会极大地继承和发扬了地方传统文化,彰显了当地文化底蕴。最著名的是双沟鬼会。目前舞龙、舞狮、竹马灯、高跷、大班会全部列入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沟古建筑。在宋以前,双沟由先前的驿站,逐渐形成了一个大的村寨。由于村寨呈八角形,所以又名八角寨,当地居民为了在战争频发的年代抵御外侵,沿村寨周围修筑了坚固的寨墙,开挖了护寨河。并分别在东关、西关、南关、北关设立寨门;至宋金时期,又重点在官道必须穿越而过的北关与南关两寨门处,修建了两个三层飞檐宏伟的阁,分别叫祖神阁、火神阁;后双阁毁于战火。宋金时期,金兵长期盘踞双沟集,在后安庙院前的大练兵场上,建造了一座砖石结构,高达十三层的雄伟宝塔;作为最高指挥中杻,配以各色令旗,用以指挥调度金兵大规模练兵布阵所用。同时该塔兼有观察南方军情的岗哨作用;后此塔与亳州城南七层“薛阁塔”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后历经千年的雄伟宝塔、后安寺院建筑群、以及南北两个古堡寨的阁楼、寨墙等后金及明清时后续的宝贵建筑文物,部分毁于日本飞机的轰炸,部分毁于文革。 同时,在双沟境内建有千佛寺、圣僧寺、华严寺、吴寨庵、申大庙、仓谷寺、梁庙山寺、石佛寺、回龙寺,明王寺等。最有名的是吴寨月牙沟的晚清砂礓桥,全是砂礓建成,过往重车而不毁,1975年因修路拆除。任小庙村大尹庄北中心沟有一木桥,民国时期建设,1976年拆除。
双沟镇鬼会。鬼会在双沟当地已有200多年历史,整场演出就是一场扮演阴曹地府的官员阴差捉拿奸臣秦桧的整个过程。 大班会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那时候亳州有一个县官是个孝子,其母喜欢听评书《岳飞传》。当听说忠臣岳飞被奸臣秦桧所害后大病。经多方医治无效后,这位官员想出一计,让其衙门班房的当差,会同双沟镇杂耍艺人,上演了一场在阴曹地府捉拿秦桧的戏让其母亲观看,其母看后病愈。事后他们觉得这场游戏挺有趣,便又配以锣鼓、长笛、旌旗等道具乐器不断完善,后来民间也争相习演,表达人们惩恶扬善的心愿。后因忌讳“鬼”字,又因是由班房传出的,且有众多演员表演,便改名为“大班会”。大班会作为一种非常稀有和珍贵的传统哑舞剧,主题鲜明,剧情曲折,表演诙谐,角色众多,融舞蹈、武术和戏曲等艺术形式为一体,极富亳州地域特色和民间传统风情,其表演形式也在全国民舞中独一无二。每年的三月二十八古会,阵锣鼓声响起,演员们着戏剧服装,脸画油彩,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纷纷登场,闹闹嚷嚷,声势浩大,盛况空前。演出队伍所经之处,沿途群众鸣放礼炮、设案相迎,成了民间民俗狂欢节。大班会已形成固定的程序,共五场。第一场为“大登”,判官坐堂,命捉拿秦桧生魂。第二场为“阴差搬兵”,奔秦相府。第三场为“拉秦桧”。第四场为“二登殿”,把秦桧拉上公堂判罪,押往地府。第五场为过奈何桥。双沟镇大班会所有演出人员,基本上是子承父业,还有很多全家参演,祖辈相传,现在已经传承至第十一代。大班会不但多次在药交会、旅游文化节上演出,足迹还遍及周边周口、商丘、阜阳、淮北、徐州等地,每年要都演出80多场。2005年,在省民舞节表演赛上,双沟大班会荣获团体表演第三名。 目前,“大班会”已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沟也被列为安徽省大班会传承基地。
双沟回族高跷。在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双东民族村,有一支享誉豫皖两省10多个县区的民舞队伍,这就是“双沟回族高跷”, 双沟回族高跷因会而生,因会繁荣。从古到今,每逢重大节日,特别是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回族艺人自己组织,走上街头,进行游艺演出。回族高跷就是用两根木棍做腿,在木棍中间部位靠上安一脚踏板,游艺时表演者两脚分别踩在踏板上,脚至膝下用绑带扎牢,随着锣鼓的打击和曲艺的演唱,进行各式各样表演,故又称“踩高跷”。踩高跷是双沟民间艺人的拿手好戏,教门回族高跷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表演的人数不等,少则两三人,多则八、九人。表演者的化妆、服饰多模仿舞台戏剧人物,有的按戏剧套路扮演,如“唐僧取经”、“白蛇传”等,表演者边走边做各种各样惊险、滑稽的动作,吸引过往百姓驻足观看。在当地,教门回族高跷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是旧时的祭祀祈福、迎神赛会,还是今天的喜庆节日、集会庆典,都少不了高跷表演。民谣“喇叭一响,浑身发痒;锣鼓一敲,乐得蹦高”,就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高跷的喜好爱悦之情。表演题材基本源于生活,多为群众喜爱的戏曲和神话故事。以手绢、彩扇、烟袋、马鞭等为道具,脸谱化妆比较夸张,装束多以大红大绿为主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音乐以唢呐和锣鼓乐为主,曲牌有“满堂红”、“大姑娘美”、“句句双”等。表演风格多样,或欢腾奔放,或优美抒情,或风趣诙谐,可谓雅俗共赏。这些风格特点,充分体现在“扭、浪、逗、相”等表演技法中。因此教门高跷是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宝贵的民舞财富。在上世纪60年代 ,教门高跷传人李从军等人,就开始创编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节目,如锣鼓喧天彩条飞舞,热闹非凡的跑旱船,多受群众喜爱,那时的高跷多和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到了文革时期,高跷和双沟其他民舞一样开始消失;直到今天,教门高跷仍有一支50余人高跷队伍,经常参加各种节会或庆典活动,并在每年的春节、古会等在集市为百姓进行表演,增添节日欢乐氛围。教门回族高跷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和双沟‘鬼会’一样,曾经被收录入《中国民间集成》。
双沟政区沿革。北宋时,双沟称之为双阁,双沟归与后金管辖时,双沟为“集”,是亳州辖六县五镇之一 ,时双沟地辖五乡一镇(五乡为王营、贾集、铁佛、二郎、梅城和双沟镇),元、明、清时代,双沟设立为“镇”,国民时期,设立双沟区公所;1948年(民国37年)3月,双沟解放。1949年3月,双沟民主政府正式成立。 1949年6月,双沟设区,区下设乡,全区设立15个乡,1952年-1955年间,设立 16个乡, 1957年,设立双沟乡,下设12个农业社,1958年9月成立双沟人民公社,全公社共设16个营,1961年5月,设立双沟区,下设9个公社, 1969年4月,撤区设立双沟公社,下辖30个大队,1979年,设立双沟区,下辖六个人民公社, 1992年撤区并乡,设立双沟镇,下辖四个总支36个村, 1998年并村,36个合并为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 2006年4月,三官镇并入双沟镇,目前全镇有18个行政村。
双沟党地下组活动。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豫皖苏军区、地委、行署宣布成立。原濉杞太分区划为豫皖苏一、二分区。双沟 二分区鹿亳太县双沟区。党派赵元俊来双沟开辟新区,任双沟区区长,后党又派来朱明远来此双沟区副区长。他们连同区员陈曦(钦圣),以及警卫员共四人。党组织来此后,以双沟为据点积极开展地下活动,走街串巷,访贫问苦,㝉传革命,组织武装力量。在赵元俊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建成3支五十多人的双沟区队。双沟这一带,在一九四六年和一九四七年间,势局混乱,土匪四起,人民群众惶恐不安。赵元俊等四人不断进行党的地下㝉传活动,侦查敌情,掌握住了地方地主、恶霸、豪绅以及土匪的活动规律。首先智擒了地方的土匪头子李先奎及其一伙,稳定了局势。经过这次的捕匪斗争,使我区党组织的威望大振。受压迫的贫共青年壮年,都纷纷自愿报名入伍,因此,党组织的斗争力量很快得到了壮大。从此,双沟区的武装力量得到了壮大以后,由于有着强烈的战斗力,所以获得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我党组织为了保卫劳苦大众的利益,消灭“联防区”,经常出没在清水河两岸和亳 公路的两侧,同敌人进行游击战争。一九四七年五月,国民党亳县四区区长李传焕,带领联防队向梅城等地进犯,借“清剿”为名,抢撩人民的财务,我在党组织 知后,党组织便派副区长朱明远带领原队队员去途中拦截,把截获的物品交给原主。由此却更加赢得了劳苦农民的好评。同年夏季,中共鹿亳太县委,为了压缩国民党联防区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解放区,建立新政权,便决定开辟古城和十河两个新区,赵元俊调去古城开辟新区,朱明远调去十河开辟新区,这时党又派来赵==任双沟区党委书记,调进许广凯任双沟区的新区长。由于势局的变态,双沟一带已设为较为威森的敌占区。地主、豪绅的反动派武装活动也较猖狂。党组织为了扩展解放区,狠狠打击地方的地主反动武装,因此,城南区、十河区、双沟区,三区串联,相互合作,在三关庙开展工作,建立基层组织,同敌人进行武装斗争。党组织到三关庙工作尚未开展,便被敌人破坏,当时由于我党的力量还尚薄弱,与敌的斗争力量悬殊太大,只好分散行动。同敌人展开了 击战斗。我双沟原队进马夹道,由于坏人告密,在下午三点多时,却被蒋聚武(即蒋元秃子)的联防大队交火。再同敌人的突围实战中,损失很大,区长许广凯也险些丧命。一九四八年元月,由于我区队副排长王连福的叛变,党组织再次遭到了破坏,这时地方的武装斗争处于低潮阶段。一九四八年五月份,联防区区长蒋聚武用财务收买了我区两个保的保长,马振昌,纪玉恒,妄图暗谋许广凯与敌人进行里应外合,彻底消灭我党组织。一天,蒋聚武派任志斋的马夫向马振昌和纪玉恒二人送递举高密信,被我区队队员发现捕捉,搜出伙伴。元月份在老牙店集(双沟西十五里,今居河南省)召开审判大会将二人枪决。
双沟镇行政村、自然庄
行政村名
|
自然村名
|
任小庙村
|
张庄、王老庄、孙庄、任小庙、范官庄、范杨庄、崔王庄、杨王庄、小范庄、小张庄、范庄、前、后武庄、小尹庄、大尹庄、张各、贺楼、吕庄、小王庄、高庄
|
吴寨村
|
任老庄、冯庄、尹瓦坊、任楼、李小楼、贺小庄、任小庄、李老楼、李光庄、路菜元、王庄、李庄、刘庄、郭庄、申大庄、小宋庄、怀庄、打铁王庄、南李庄
|
王各村
|
杨庄、赵老家、小李庄、赵祠堂、赵方庄、龚大庄、龚小庄、杨庙、祁庄、王各、小赵庄、赵楼、王大庄、马竹园、支庙、小李庄、大王庄、小许庄
|
邹李村
|
南营子、庞李庄、赵水元、张老庄、王庄、张楼、姜庄、东位庄、西位庄、六里井、大吴庄、曹庄、新李庄、王陶庄、杨楼、尹路口、邹李庄、大赵庄、小赵庄、张庄
|
贾庄村
|
宋竹元、前王寨、张油坊、宋塘坊、尹庄、前、后巴庙、张竹元、蔡庄、王因庄、后王寨、高庄、靳庄、张庄、贾庄、雷庄、冯楼、余庄
|
纪楼村
|
冯庄、谷庄、小纪庄、前茹庄、后茹庄、纪楼、纪集、纪小桥、纪寨门口
|
魏庄村
|
小孟庄、蔺楼、魏庄、刘李庄、张李庄、刘排庄、卞庄、高楼、前孙庄、后孙庄、王小庙
|
孟大村
|
小尹庄、前李庄、后李庄、申庄、宋洼、纪瓦房、张庄、雷王庄、陈庄、小李庄、孟菜元、孟大庄、纪小楼、张土楼、唐王庄、罗王庄、姜庄、华庄、孟楼、张宋庄、张大庄、纪庄、丁庄、冀庄、付小庄、付大庄、付桥口、马庄
|
刘庄村
|
王心庄、王老庄、王小庄、梁河沿、华庄、吕庄、祁庙、刘庄、钱老庄、范庄、魏老庄、魏楼、唐庄、董王庄、赵庄、杨庄、纪马庄、马王庄、小马庄、张堂、谢庄
|
柴楼村
|
王路口、申岗、杨老庄、柴楼、东阁庄、张庄、西阁庄、小卞庄、路小庄、前卞庄、卞集、张大柿树、申大庄、夏庄、卞老庄、裴庄
|
孙集村
|
路老家、吴庄、杨庄、丁庄、孙集、李楼、刘桥、任庄、任王庄、闫庄、大张庄、小张庄、后王庄、王菜园、前梁庄、梁寨、小赵庄、小魏庄
|
闫庄村
|
胡桥、司庄、张店、赵庄、李桥、王庄、大闫庄、小闫庄、梁庄、张庄、李庄、大左庄、左楼、凡寨、张寨、小左庄、
|
双东居委会
|
李楼、秦大园、三里庄、冀庄、教门庄、北关、后安、南元、东关
|
双西居委会
|
杨庄、中心、鱼行、南东、林场、丁庄、西关、南西
|
王庙村
|
冯庄、许庄、孔庄、李庄、前邢大庄、后邢大庄、王庙、田庄、袁庄、邱庄、丰庄、罗庄、刘巴、孙小寨、黄庄、梁庄、刘窑、王顺庄、段庄、郭庄
|
贾集村
|
贾集、大王庄、小王庄、李大庄、郭庄、冯老家、修常庄、修瓦房、尧湾、冯庄、李庄、黄湾、赵庄、王敏庄、南张庄、杜庄、孙小庄、孙竹元、杨庄、后王庄、前王庄、张大庄、邢庄、杨庄、孙庄、刁庄、李庄
|
周大居委会
|
周大庄、小张庄、程庄、宋庄、杨庄、周门楼、李老庄、陈小庙、胡小桥、夏楼、孙桥、邵庄、杨庄、孙小庄、修小庄、修楼、苍谷寺、皮庄、李小楼、张庄、刚桥、梁小庄
|
三官居委会
|
三官集、宋庄、胡大庄、修张庄、西张庄、中梁庄、魏庙、李庄、梁大庄、梁小庄、修庄、李亮湖、孙烟庄、张庄、孙夹道
|
|